高原之春
(资料图)
■杨明月
“幸好,今年冬天只下了一场雪。”说这话时,刘威眉头微皱,声音洪亮轻快。刘威是新疆军区某红军师“猛虎三连”的连长。
在喀喇昆仑高原上,那些和狂风相伴而至的大雪并不像在平原那么浪漫多情。连队第一年上高原驻训时住的是帐篷。冬天,大雪压得帐篷咯吱咯吱响。刘威在帐篷里坐不住,四处巡查,一会儿嘱咐炊事班熬点姜汤驱寒,一会儿叮嘱煤炉烧得更旺些……毕竟,在这里感冒发烧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后来,帐篷换成了保温板房。连队官兵驻训的条件改善了,连长刘威“爱操心”的习惯却改不了。有时,半夜两三点,他会从睡梦中惊醒:“心里感觉好像有点什么事,必须得起床拿着手电查一遍哨,才能安心。”
刘威说,是荣誉激励着他和三连官兵一步步向前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,兰州战役打响。在惨烈异常的沈家岭战斗中,三连官兵奋勇杀敌,63人牺牲。战后,三连被第一野战军授予“攻如猛虎英雄连”荣誉称号。70余年来,一茬茬官兵都把接续传承“攻如猛虎、战无不胜”的“猛虎精神”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和光荣。
一开始任“猛虎三连”连长时,刘威感到压力很大。对于能否把这个荣誉连队带好,他心里没有底,“别人质疑我,我自己甚至也质疑过自己”。不过,刘威用接下来的实绩一项项击碎了这些质疑。担任连长前,他在抓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不太擅长。为了弥补这一短板,他利用强军网学习借鉴全军优秀政治教案,结合连队实际,开展谈心活动,还经常向团里授课经验丰富的政治教员学习请教。为了研究新配发的新型防护型突击车,刘威带上车辆使用说明书与驾驶员往车里一钻就是一天,遇到不会的就向专家请教,或同兄弟单位沟通交流。官兵从内地初上高原,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射击成绩不佳,刘威就给大家传授自己总结的射击方法。受益于刘威创新的训法,再加上连队战士们勤学苦练,全连射击成绩得到显著提升……
3年过去了,刘威用自己的行动和成绩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,也证明了三连官兵个个是嗷嗷叫的“小老虎”。
坐在温暖的保温板房内,几个战士跟我聊起了他们眼中的连长:有一次站完夜哨,我发现连长还在学习室里研究新装备;那次夜宿山上,连长坚持要住在最寒冷的风口,而且为了替大家站哨,几乎一夜没睡……在刘威自己都未曾注意的时候,这些平常画面都被战士们珍藏在心底。
采访结束,已是深夜。我走出板房,不经意间抬头,瞬间被星空之美触动了。漫天银河璀璨,闪耀着神秘的光芒,宛如钻石熠熠生辉。多少个漫长孤寂的夜晚,正是这灿烂的繁星陪伴着高原军人默默坚守。
临别时,上等兵殷枭跑过来,送给了我一个小礼物:一个小老虎金属挂件。“这个礼物当初是连长送给我的,今天送给您。”殷枭是个非常有志气的战士,很能吃苦。在一次连队组织的竞赛中,殷枭一直稳居全连第一的引体向上课目竟只得了第四名。不甘落后的殷枭,找到连长和指导员,上交了一份“个人半年训练计划”,誓要把各项训练成绩提上去,目标还是第一。刘威感到欣慰,送给他一份自己订做的小礼品作为激励,就是如今我见到的这个小老虎挂件。
我看着掌心里的“小老虎”,3个栩栩如生的小虎头形态各异,透出丝丝威严,反面刻着“攻如猛虎、战无不胜”8个字。这正是“猛虎三连”传承多年的连魂。
殷枭告诉我,高原上的春天现在依旧是光秃秃的。不过,等天暖了,这里会有白头雁飞过。我从他嘴角的微笑里感到,高原春天的美丽,是藏在官兵心里的。我顺着他的手指向天边望去,更加期待这个春天的到来。
记者心语
他们,是高原上最壮美动人的风景。
海的颜色
■张东盼
那是一片银亮的海,阳光穿透薄雾洒下来。远远地,辽宁舰就在这平静的海面上航行。
新兵喊了一声“报告”,径直走到教导员朱悦萌身边,手里用力捏着一个信封。
这名新兵是朱悦萌的帮带对象。第一次谈心,新兵怯生生地跟她说,他从小就喜欢海,但他的家乡不靠海。这个细节被朱悦萌记在了心里。空闲时,她把在航行中收集的一瓶瓶海水贴上经纬度的标签,作为礼物送给他,还给他讲了每一瓶海水背后的故事。
那天谈完后,新兵一连几天都没有来找她。直到他突然出现,那双眼睛不再迷茫,而是镇静、沉稳。朱悦萌接过信封打开,竟是他的入党申请书……
今年春天,朱悦萌在给我讲到这个故事时,眼睛里闪着光。甲板上,她一身军装英姿飒爽,一头短发利落干练,笑着对我说:“我想,这可能就是教导员工作的意义所在吧!”
辽宁舰上,兵来兵往;海天间,一片蔚蓝。
一阵海风拂过,吹乱了朱悦萌额前的碎发。她没有动,目光始终盯着甲板。站在她身旁,我能感受到她略显娇小的身体里似乎蕴藏着强大的力量。猛然间,我想起此前有网友这样评价她:“又飒又帅!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!”
就在不久前,朱悦萌在战位上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军舰机喊话的视频火爆全网。“这里是16舰航母编队,你们正在接近我方任务编队,为了避免误解误判,请与我们保持安全距离……”
彼时,辽宁舰在远海与外军舰机相遇,朱悦萌所在部门要负责与外军通联,于是就出现了令网友纷纷点赞的那一幕。
提及此事,朱悦萌语气里充满斩钉截铁的力量:“这些年,我国航母编队的能力越来越强大,我们喊话也越来越有底气,这就是大国水兵的骄傲吧!”
2015年初,朱悦萌研究生毕业。当时,她唯一的目标就是:到航母上去!仅用半个月,她就通过了上舰资格认证。
8年来,朱悦萌先后在辽宁舰作战、机电、航空等多个部门成长历练。她告诉我,辽宁舰就是她的“家”。在这里,千人一舰,各司其职。寒来暑往,舰员们始终坚守在战位,为战舰破浪前行、战鹰高空翱翔提供坚实保障,他们早就把自己的梦想与辽宁舰紧紧相连。
“我要做的就是凝聚起每一个平凡的小我,去共同创造属于辽宁舰更大的辉煌。”在一次汇报会上,作为全舰唯一的女性基层主官,朱悦萌言语铿锵,“新时代的政治工作,就是让官兵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。”
用心了解、用情融入,一直是朱悦萌打开官兵“心门”的“钥匙”。面对所属舰员,她真心相待、真情付出,成为大家在失落时的倾听者、快乐时的分享者、迷茫时的引路者,与大家在航母上共同成长。沿着飞行甲板一路走着,朱悦萌向我介绍了那些穿着识别服的女舰员——她们是冲锋在航空保障一线的生力军。
“我们的字典里没有‘害怕’二字!”这是女舰员的战斗宣言。望着那些忙碌且充满朝气的身影,我心里忍不住再次感慨:“奋斗的青春真美!”
从甲板顺着楼梯往下走,朱悦萌一边提醒我“注意脚下”,一边娴熟地领路:“从辽宁舰深舱走到甲板、机库,一趟巡查下来,能明显感觉到气温的变化。”
果然,从海风中裹挟来的寒意尚未消散,机舱里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。机舱内设备轰鸣、管道密布,舰员们在各自的战位上有条不紊地工作。
“我喜欢走进不同的战位,这样能够感受到不同的环境、不同的温度。”朱悦萌说,“每名官兵都像是一本书,想要读懂他们,就要融入他们。”
她渴望在平凡岗位上,找到那些鼓舞人心的榜样,把他们的故事撰写成鲜活教材,带动激励更多官兵。
再出舱时,已是日落。朱悦萌兴致勃勃地邀请我去看她的“珍藏”,那是她和战友们在出海时通过终端互发的一些短信。我认真地浏览着,其中有一条这样写道:“请党和人民放心,我必以吾之热血,战风斗浪,卫我海疆。”
“出航以来,像这样的短信我大概收到100多条,字数不多,但可以感受到战友们昂扬的战斗热情和必胜信心。”这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英雄集体,千人一条心,一心为打赢;千人同一舰,万里不迷航。
纵横四海、驰骋大洋……翻开辽宁舰航泊日志可以清晰看到,辽宁舰入列以来航迹不断延伸,使命向深蓝拓展。
当美好的青春与火热的军营相遇,会碰撞出怎样的色彩呢?我想,对朱悦萌来说,一定是蓝色——像高远的晴空,清澈湛蓝;像深邃的海洋,辽阔深蓝。
记者心语
奋斗的青春最美丽,拼搏的人生最精彩。
向战而飞
■李浩然
当战鹰的机翼掠过最后一抹夕阳,地面机场跑道两侧灯光渐渐亮起,蔓延至路的尽头,为战鹰指引回家的方向。
霎时,震耳的轰鸣声由远及近,战机拖着长长的尾焰,在沉沉的暮色里平稳降落。晚风吹拂,空气中夹杂着青草泥土的芬芳。
战鹰归巢,一个年轻的身影走下战机,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走来。旁边的战友说,他就是我此次采访的对象——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中队长王文毅。
在这之前,我已经听说过他的事迹。此刻,我远远看着这样一个富有朝气、充满活力的身影,心中不由升起敬意。如此年轻的他,竟有着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担当和勇气。
2021年4月,在一次训练中,王文毅驾机返航时遭遇特情,发动机在823米高的空中突然停车。
“跟特情处置手册上写的一模一样,先是‘砰’的一声,然后突然声音减小……我脑海中出现了短暂的空白,很快又把自己拉了回来。”述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,王文毅的语气却十分平静,脸上看不出一丝波澜。
“那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避开人群。”直觉告诉王文毅,机翼下方是人口密集区。紧接着,他迅速多次调整飞机状态,竭力将机头对向空旷地带。
生死关头,关键抉择。事后飞参判读,王文毅的一系列操作精准无误,完全按照预案处置,用时仅7秒。
看着我紧张的神情,王文毅笑着说,自己是幸运的。降落时,他的伞恰好被树枝勾住,双脚离地面一掌之高,因此躲过了猛烈的冲击。
听到这里,我不由得长舒一口气。眼前的同龄人,那份直面生死的淡然使我惊叹,临危不乱的操作让我更添一份佩服。
“发生了这样的事,你还敢飞吗?”我问道。
王文毅不假思索地点点头。这时,身旁的人对我说,事故发生后仅52天,王文毅就通过重重考核,驾驶战机重返蓝天。
“就没有对飞行产生过丝毫动摇吗?”虽然早已知晓了答案,我还是想问问他。
“动摇是动摇了,不过,是感动。”面对我的追问,王文毅俏皮地回答。
事故发生后不久,王文毅降落的那片树林里就涌来了不少当地百姓。大家砍树枝、扒蒿草,找到了他并将他送往医院。那段时间,躺在病床上的王文毅,被战友们的关怀和鼓励温暖着,重新燃起驰骋蓝天的斗志。
这些年,王文毅驾驶战鹰飞平原、跨戈壁、穿山谷、抵远海,航迹越来越远,也看到了更多绚烂多姿的天空。
随着空军的加速转型,如今的王文毅随部队踏上了改装之旅。换装新机,让这支部队站在新起点,迎来赶超发展、成为尖刀的新机遇,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兴奋不已。
跨代改装,差异大、困难多、压力不小,但整个改装分队精神好、士气高、干劲十足。大家都想练得稳一点、跑得快一点,争取赶上去、超过去,尽早形成战斗力。
“加班加点是常态,你追我赶是默契。”王文毅对我说。从他们的近期工作安排可以看到,从早到晚塞得满满当当,理论学习、地面准备、飞行训练、复盘分析、阶段总结、体能锻炼、晚自习……
一线机场改装的紧张氛围,让王文毅对成长充满了急切的渴望。“我的空中经验相对少,在态势感知上较欠缺,空战训练时就容易陷于被动,还得靠勤奋来弥补。现在感受特别深,‘学习力就是战斗力’,需要多学多研究,才能不掉队。”谈到改装时面临的困难,王文毅头脑非常清醒。
他说,对他触动最大的,就是接触新飞机不久后的一次飞行中,指挥员提醒他要做好“训转战”的准备。这种边改装边战斗的感觉,让这位年轻人热血沸腾。
“我现在最期待的,就是尽快完成改装,尽早担负值班,与战友驾驭新型战鹰翱翔蓝天!”当我问到王文毅今年的小目标时,他脱口而出的答案,令我真切感受到他内心涌动的激情。
采访结束已近深夜,皎洁的月光笼罩着停机坪,为战鹰镀上了一层银光,光影交织的机场如梦幻一般绚烂。我穿过静谧的场站,看到不远处飞行教室的几盏灯还亮着。
透过窗户,一个个身影清晰可见,有的埋头苦学,有的相互讨论,间或传出难题化解后的轻声欢笑。我想,灯光下这群奋发进取的年轻人是多么可爱、多么让人充满期待啊!
记者心语
脚下沾满泥土,笔端饱蘸真情。
▲刊于3月9日《解放军报》12版
来源丨解放军报、学习军团(ID:xuexijuntuan)
监制丨欧灿 张晓辉
编审丨刘建伟 严珊 钱宗阳
责编丨周舟 危乔巧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北冰洋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